我和药典有个约会 | “无菌检查法”的那些事儿 (上)

今天是520 晒一波红艳艳的药典 浪漫又不失严谨
…….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无菌药品的生产
无菌药品中 最重要的质量控制就是无菌检测
我们把10版与15版药典进行了对比
看看无菌检测的那些事儿
![]() | 无菌检测 之 环境要求 |
原10版药典中,无菌检测是在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而15版药典 在“1101无菌检查法”中则写道,无菌检查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试验环境必须达到无菌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 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看到这 大家可能会感到疑惑….
这不就没要求了吗?
并且相对于10版 这还降低了检测环境的要求
其实,并不是如此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中标明了:无菌检查应在B级背景下的A级单向流洁净区域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所以检测环境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只是变成了推荐!
但推荐会让要求变得更加灵活自由,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切不可忽视。
![]() | 无菌检测 之 培养基的要求 |
对微生物检验来说
培养基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检验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主要通过培养基来实现
培养基种类的变化
原10版药典中,无菌检测用的是改良马丁和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而15版药典 则是改用了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和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改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和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是为了更好地和世界接轨。
除此之外,如何确定培养基是否满足检验要求或者说其质量合格呢?
这就要看培养基促生长实验或者说灵敏度测试了
当然对于国外药典来说都是促生长实验,中国药典这样区别应该也是怕大家混淆概念吧。当然对于无菌检测的培养基还需要进行培养基的无菌性实验。
培养基菌种的变化
原10版药典中,灵敏度实验是这样描述的,“取每管装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9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 支, 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置30~35℃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为9m的改良马丁培养基5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置20~25℃培养5天。逐日观察结果。”
而15版药典 则变的更加平衡,“取每管装量为12ml 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7 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各2 支,另1 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 天;取每管装量为9ml 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天。逐日观察结果。”
从原文对比来看,10版药典中,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是用了四种菌,而15版是三种菌,就生长环境和培养基合理性而言,15版则相对合理。
就国际接轨而言,15版药典更加接近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不仅培养基灵敏度实验10版药典和15版药典有所不同,而且培养基的无菌性实验也有所不同。
培养基温度培养要求的变化
原10版药典中,10版要求“每批培养基随机抽取不少于1 0支(瓶),5支(瓶)置3 0 ~ 3 5 ℃、另5支(瓶)置2 0 ~ 2 5 ℃培养14天,均应无菌生长。”
而15版药典 “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置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培养14 天,应无菌生长。”
15版药典取消了两个温度培养的要求,完全根据相应的培养时间去进行无菌性培养。
![]() | 无菌检测 之 方法适用性的要求 |
原10版药典中,方法适用性的菌种和培养基灵敏度所使用的是一样的。
而15版药典 则将灵敏度实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转变成了大肠埃希氏菌。
所以在做无菌方法性实验的时候关于这点要十分注意!
以上是无菌实验前期要考虑的事情
做好上面的事情才能进行日常的检测哟~
参考文献举例: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中国药典》-<1101>无菌检查法
-
《中国药典》-<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
10版《中国药典》
-
<71> Sterility Testing
-
<1113> Microbial characteriz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strain typing
-
<1116>Microbiologic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aseptic processing environments
-
<1117> Microbiological best laboratory practices
-
<1223> Validation of alternative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
[FDA] – Guidance for Industry “Sterile Drug Products Produced by Aseptic Processing”
-
2.6.1 Sterility testing
-
5.1.6 Alternative methods for control of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
[EU GMP] – European Commission – Eudralex Volume 4 – EU Guideline to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
JP-4.06 Sterility Test
还想了解关于【无菌检测】的哪些Tips和解读呢?马上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梅里埃工业):我和药典有个约会 | “无菌检查法”的那些事儿 (上)